在精準農業時代,農田自動氣象站已成為農戶的 “智能幫手”,它能實時捕捉田間小氣候變化,為種植決策提供科學依據。這類設備通過集成傳感、傳輸與分析技術,讓傳統農業從 “看天吃飯” 轉向 “知天而作”。
農田自動氣象站通常由五部分組成。傳感器組是 “感知核心”,可監測空氣溫濕度、風速風向、降雨量、光照強度等基礎參數,還能擴展土壤溫濕度、電導率、pH 值等作物生長關鍵指標,部分采用超聲波、壓電式等先進監測原理提升精度。數據采集器負責匯總處理信息,靜態功耗可低至 50uA,適配野外低功耗需求。供電系統多采用太陽能搭配鋰電池設計,支持寬電壓輸入,部分能應對長期陰雨天持續工作。立桿支架經防腐處理,保障設備在田間穩定立放。云平臺則實現數據遠程存儲與展示,支持手機、電腦多端查看。
設備的核心價值體現在三大場景。實時監測與預警方面,24 小時不間斷采集數據,當溫濕度驟變、降雨量超標等情況出現時,會通過短信或小程序推送預警,幫助應對旱澇、霜凍等災害。精準指導生產上,云平臺能生成數據曲線與趨勢分析,農戶可據此調整灌溉頻率、施肥時機,例如土壤濕度不足時聯動灌溉系統補水,減少水資源浪費。標準化數據管理支持歷史數據存儲 5 年以上,可導出表格用于種植方案優化,還能與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融合,構建區域監測網絡。
這類設備專為農業場景設計,具備多重優勢。環境適應性強,工作溫度范圍可達 - 50℃至 85℃,防護等級多為 IP66 及以上,能應對高溫、高濕、強風等田間環境。部署維護簡便,采用模塊化設計,免調試快速安裝,支持遠程校準與固件升級,減少人工巡查成本。定制化程度高,可根據水稻、果蔬等不同作物需求,靈活配置監測參數與傳輸方式,滿足多樣化種植需求。
技術支持:環保在線 管理登陸 sitemap.xml